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2019年08月26日

历史学家的使命

这半年时间都在读历史书。当人重复去做一件事总会去琢磨意义。那 历史的意义是什么?罗新教授在《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中开篇就提到了历史有什么用?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理清楚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但是历史并非等于我们的过去。因为历史是书写者的作品,从落笔开始,就融入了抒写者的判断和评价。从来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历史是对过去的讲述,无比巨大、混沌一团的过去中被赋予了秩序和意义并且被讲述出来的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才是我们所说的 历史。被讲出来的历史就不再等同于过去:过去的无数方向、无数线索被简化成历史的单一方向和单一线索,过去无可计数的参与者被简化为少数人群及 其精英,主人公 中心人物出现了,目的和意义诞生了。

而历史有什么用。从过去中获取”替代性经验“。是人类最基本的治理活动。所以历史随时都在被我们所使用。而历史学家的作用就是对过去进行考察,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性。那如何做一个好的历史学家所拥有的品质是什么呢?批判,怀疑和想象力。

历史只是过去所记录下来的一小部分。那些被我们所遗忘的过去是否就不再重要呢?

所以过去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我们当做历史所记录下来。这

历史读的越多,反而生出一种荒谬的无力感。这种荒谬来自两个方面。从时间上来讲,地球诞生数十亿年,人类历史只是如同流星划过。而一个人终其一生,不过百年,很难在历史中留下点什么。 在过去这段时间,发生了许多大事。贸易战,HK。墙内墙外的报道完全分成两派。最开始,我是愿意去各方去了解的。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最近读了不少的历史书,这是我离开历史课本之后第一次如此大量的输入历史知识。历史读的越多,反而生出一种荒谬的无力感。历史有什么用?地球诞生数十亿年,人类历史只是如同流星划过。而一个人终其一生,不过百年,很难在历史中留下点什么。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去了解历史有什么用? 获取前人的间接经验,了解国家和历史,这是中学生就能从历史里面读到的。很庆幸在这个读书的瓶颈期读到罗新教授的《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这本书是罗新教授对于历史研究工作的反思和随笔,一本对历史学家工作准则反思,对我而言指导方法论的小书。 篇首,罗新教授就提出一个问题,历史有什么用。首先我们要明白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对人类过去活动的客观描述吗?不是,历史是书写者的作品,是对过去的讲述。从落笔开始,就就融入了抒写者的判断和评价。从来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有什么用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应该问历史学有什么用更加准确,我们所说的历史,并不是过去的全部。从无比巨大、混沌一团的过去中被赋予了秩序和意义并且被讲述出来的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才是我们所说的历史。 被讲出来的历史就不再等同于过去:过去的无数方向、无数线索被简化成历史的单一方向和单一线索,过去无可计数的参与者被简化为少数人群及其精英,主人公中心人物出现了,目的和意义诞生了。

今年以来,睡前读物选中历史读物的机会越来越多。

历史除了抒写还有遗忘

从小被灌输的观点没让我们去质疑历史的真实性,历史书就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这个观点一直伴随我。这个观点越来越摇摇欲坠了。

历史叙述永远是书写者的作品,从落笔开始,就融入了抒写者的判断和评价。从来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当然不是说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不重要,而是说我们对过去的认知总是和自己的现实经验、价值、情感联系在一起。对过去的解释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为何发生,有何意义—往往因人因时因势而异。至于哪个解释更有道理、更能站住脚,那就要靠对史料的辨析、对历史语境的理解,以及眼界胸怀。历史叙述不可能摆脱现实政治的影响;或者干脆说,再貌似客观的历史叙述,本身也是有政治性的。

6月从《好奇心日报》推荐中看到这本书,被这个奇怪的名字吸引。在以前的印象中